2025-2030年全球新能源技术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经济环境
1.1.1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1.1.2 工业经济增长情况
1.1.3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1.4 能源经济发展态势
1.1.5 宏观经济发展走势
1.2 社会环境
1.2.1 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1.2.2 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1.2.3 生态文明建设提速
1.2.4 城镇化发展水平
1.3 技术环境
1.3.1 新能源发电技术
1.3.2 新能源并网技术
1.3.3 能源互联网技术
1.3.4 能源技术研发进展
1.4 供应链环境
1.4.1 电力供需平衡分析
1.4.2 特高压电网建设意义
1.4.3 运营商经营状况分析
第二章 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2.1 202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
2.1.1 2025年新能源产业政策
2.1.2 202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
2.1.3 202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
2.2 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规划导向分析
2.2.1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2.2 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目标
2.2.3 太阳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2.4 风电产业“十四五”发展趋势
2.2.5 生物质能“十四五”规划目标
2.2.6 核电产业“十四五”重点内容
2.2.7 海洋能“十四五”规划目标
2.2.8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
第三章 2025年新能源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3.1 2025年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规模
3.1.1 全球新能源发电规模
3.1.2 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
3.1.3 全球新能源融资规模
3.2 2025年典型国家新能源发展规模
3.2.1 美国新能源规模
3.2.2 德国新能源规模
3.2.3 日本新能源规模
3.2.4 印度新能源规模
3.3 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资源规模
3.3.1 太阳能储量及分布
3.3.2 风能储量及分布
3.3.3 生物质能储量及分布
3.3.4 地热能储量及分布
3.3.5 海洋能储量及分布
3.4 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规模
3.4.1 新能源装机规模
3.4.2 新能源并网规模
3.4.3 新能源市场格局
3.4.4 新能源区域分布
3.4.5 新能源发展特征
3.5 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区域规模
3.5.1 新疆新能源发展规模
3.5.2 内蒙古新能源发展规模
3.5.3 宁夏新能源发展规模
3.5.4 山东新能源发展规模
3.5.5 安徽新能源发展规模
3.5.6 贵州新能源发展规模
3.6 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分析
3.6.1 新能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3.6.2 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3.6.3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
3.6.4 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四章 2025年太阳能行业发展分析
4.1 2025年全球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
4.1.1 全球光伏发电市场规模
4.1.2 全球光伏产业链规模
4.1.3 全球太阳能企业融资规模
4.2 202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规模
4.2.1 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
4.2.2 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
4.2.3 光伏发电区域市场规模
4.2.4 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
4.3 2025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规模分析
4.3.1 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规模
4.3.2 太阳能热发电企业数量
4.3.3 太阳能热水器出口规模
4.3.4 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格局
4.3.5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机遇
4.4 2025年重点地区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
4.4.1 青海太阳能市场规模
4.4.2 甘肃太阳能市场规模
4.4.3 江苏太阳能市场规模
4.4.4 河北太阳能市场规模
4.4.5 内蒙古太阳能市场规模
4.4.6 新疆太阳能市场规模
4.5 中国太阳能“十四五”投资潜力分析
4.5.1 开发利用目标
4.5.2 成本控制目标
4.5.3 技术进步目标
第五章 2025年风能行业发展分析
5.1 2025年全球风能开发利用规模
5.1.1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
5.1.2 全球海上风电市场规模
5.1.3 全球风电发展规模预测
5.2 2025年中国风能开发利用规模
5.2.1 风电装机规模
5.2.2 风电利用规模
5.2.3 区域发展规模
5.2.4 市场竞争分析
5.3 2025年不同业态风能开发利用规模
5.3.1 海上风电发展规模
5.3.2 中小型风电发展规模
5.4 2025年重点地区风能开发利用分析
5.4.1 内蒙古风电产业规模
5.4.2 新疆风电产业规模
5.4.3 甘肃风电产业规模
5.4.4 辽宁风电产业规模
5.4.5 河北风电产业规模
5.4.6 江苏风电产业规模
5.5 2025年中国风力发电市场格局分析
5.5.1 制造商市场格局
5.5.2 风电机组机型统计
5.5.3 开发商市场格局
5.6 中国风能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6.1 行业发展问题
5.6.2 发展制约因素
5.6.3 加快风能开发的对策
第六章 2025年核能行业发展分析
6.1 2025年全球核能开发利用规模
6.1.1 全球核电建设规模
6.1.2 全球核电发电量
6.1.3 全球核电装机规模
6.2 2025年中国核能开发利用规模
6.2.1 核电装机规模
6.2.2 核能发电规模
6.2.3 核电投资规模
6.2.4 核电运行安全
6.2.5 行业前景展望
6.3 2025年中国核电业重点区域发展规模
6.3.1 广东核电发展规模
6.3.2 浙江核电发展规模
6.3.3 福建核电发展规模
6.3.4 辽宁核电发展规模
6.3.5 广西核电发展规模
6.3.6 海南核电发展规模
6.4 2025年中国核能技术发展动向
6.4.1 核电技术自主创新
6.4.2 自主化能力提升
6.4.3 核电自主技术博弈
6.4.4 华龙一号技术合作
6.4.5 反应堆技术趋势
6.5 2025年中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及格局
6.5.1 核电设备市场规模
6.5.2 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
6.5.3 核电设备制造能力
6.5.4 国内企业布局海外市场
第七章 2025年生物质能行业发展分析
7.1 2025年全球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模
7.1.1 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
7.1.2 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
7.1.3 生物质燃气规模
7.1.4 生物质液体燃料规模
7.2 2025年中国生物质发电市场规模
7.2.1 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
7.2.2 生物质发电区域格局
7.2.3 生物质发电细分领域规模
7.2.4 生物质发电制约因素
7.3 2025年中国生物质液体燃料市场规模
7.3.1 生物柴油产量规模
7.3.2 生物柴油产能规模
7.3.3 生物柴油进出口
7.3.4 燃料乙醇生产情况
7.3.5 燃料乙醇项目动态
7.4 2025年中国生物质能业重点区域规模
7.4.1 吉林生物质能发展规模
7.4.2 河北生物质能发展规模
7.4.3 甘肃生物质能发展规模
7.4.4 湖南生物质能发展规模
7.4.5 安徽生物质能发展规模
7.4.6 海南生物质能发展规模
第八章 2025年海洋能开发利用分析
8.1 2025年全球海洋能开发利用规模
8.1.1 海洋能发电装机规模
8.1.2 美国海洋能开发
8.1.3 英国海洋能开发
8.1.4 澳大利亚海洋能开发
8.2 2025年中国海洋能开发利用规模
8.2.1 海洋能开发状况
8.2.2 海洋能需求分析
8.2.3 海洋能技术进展
8.2.4 海洋能产业化推动
8.2.5 海洋能发展布局
8.2.6 海洋能开发目标
8.3 海洋能利用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8.3.1 潮汐发电
8.3.2 海流能利用
8.3.3 波浪能转换
8.3.4 温差能转换
8.3.5 盐差能转换
8.4 中国海洋能行业制约因素及对策
8.4.1 制约因素分析
8.4.2 发展对策建议
第九章 2025年其他新能源开发利用分析
9.1 2025年地热能开发利用状况
9.1.1 地热能勘探开发
9.1.2 地热市场规模
9.1.3 浅层地热能应用
9.1.4 制约因素及对策
9.1.5 投资规模估算
9.1.6 “十四五”发展目标
9.2 2025年氢能开发利用状况
9.2.1 全球氢能市场状况
9.2.2 中国氢能产业化进程
9.2.3 中国氢能投资动态
9.2.4 氢能技术发展历程
9.2.5 氢能产业前景展望
9.3 2025年可燃冰开发利用状况
9.3.1 国内资源储量
9.3.2 可燃冰开发现状
9.3.3 可燃冰技术突破
第十章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分析
10.1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规模
10.1.1 市场销售规模
10.1.2 市场竞争格局
10.1.3 专利总体情况
10.1.4 市场前景展望
10.2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规模
10.2.1 市场产销规模
10.2.2 产品销售结构
10.2.3 推广应用状况
10.2.4 产业发展瓶颈
10.2.5 产业发展展望
10.3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规模
10.3.1 纯电动汽车
10.3.2 混合动力汽车
10.3.3 天然气汽车
10.4 “十四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10.4.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10.4.2 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广阔
10.4.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10.4.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2025年重点新能源企业发展分析
11.1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经营效益分析
11.1.3 新能源业务规模
11.1.4 未来发展规划
11.2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2.1 企业发展概况
11.2.2 经营效益分析
11.2.3 新能源业务规模
11.2.4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2.5 未来前景展望
11.3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3.1 企业发展概况
11.3.2 经营效益分析
11.3.3 新能源业务规模
11.3.4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3.5 未来前景展望
11.4 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4.1 企业发展概况
11.4.2 经营效益分析
11.4.3 新能源业务规模
11.4.4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4.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二章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分析
12.1 投资机遇
12.1.1 能源消费革命
12.1.2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2.1.3 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提速
12.1.4 能源互联网凸显投资机会
12.2 投资热点
12.2.1 海上风电
12.2.2 分布式发电
12.2.3 新能源设备
12.2.4 生物质能
12.2.5 核力发电
12.3 投资风险
12.3.1 法律风险
12.3.2 政策风险
12.3.3 技术风险
12.3.4 商业化风险
12.4 投资建议
12.4.1 总体投资原则
12.4.2 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12.4.3 拓宽资金来源
12.4.4 加强技术研发
12.4.5 注重人才培养
第十三章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前景预测
13.1 2025-2030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前景展望
13.1.1 新能源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13.1.2 新能源电力市场规模预测
13.1.3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3.2 2025-203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13.2.1 影响因素分析
13.2.2 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测
13.2.3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测
13.3 2025-203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13.3.1 影响因素分析
13.3.2 中国风力发电量预测
13.4 2025-2030年中国核能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13.4.1 影响因素分析
13.4.2 中国核能发电量预测
13.5 2025-2030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预测分析
13.5.1 影响因素分析
13.5.2 中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预测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