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中商官网 数据库数据库 前沿报告库前沿报告库 电子游艺官网电子游艺官网
媒体报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25-2030年全球碳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5-2030年全球碳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码:DHS 274366478640058506 了解中商产业研究院实力
出版日期:动态更新
报告页码:150 图表:70
服务方式: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服务咨询:400-666-1917(全国免费服务热线,贴心服务)
电子邮件:service@askci.com
中文版全价:RMB 12800 电子版:RMB 12500 纸介版:RMB 12500
英文版全价:USD 8500 电子版:USD 8000 纸介版:USD 8000

内容概括

2025-2030年全球碳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碳金融基本概述

1.1 碳金融概念界定
1.1.1 碳金融基本定义
1.1.2 碳金融市场的功能
1.1.3 碳金融市场构成要素
1.1.4 碳金融市场主要工具
1.1.5 碳金融市场层次结构
1.1.6 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
1.2 气候金融、碳交易与碳金融的关系
1.2.1 气候金融与碳金融
1.2.2 碳交易与碳金融
1.2.3 碳金融与碳交易
1.3 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意义
1.3.1 完善碳金融政策与市场机制
1.3.2 降低减排成本
1.3.3 金融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
1.3.4 助力低碳技术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第二章 2025年全球碳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2.1 2025年全球碳金融市场运行状况
2.1.1 全球碳市场发展进展
2.1.2 国际碳金融发展现状
2.1.3 国际碳金融投资主体
2.1.4 国外银行业碳金融业务
2.1.5 国际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2.1.6 全球碳期货发展状况
2.1.7 国际碳金融发展困境
2.2 各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模式对比
2.2.1 欧盟
2.2.2 美国
2.2.3 印度
2.3 全球碳金融市场区域布局分析
2.3.1 英国
2.3.2 法国
2.3.3 韩国
2.3.4 日本
2.3.5 新西兰
2.3.6 新加坡
2.3.7 中国香港
2.4 全球“蓝碳”金融创新与实践
2.4.1 全球“蓝碳”金融发展概况
2.4.2 全球“蓝碳”金融战略合作
2.4.3 全球“蓝碳”金融发展案例
2.4.4 全球“蓝碳”金融发展经验
2.5 全球碳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借鉴
2.5.1 着力构建碳金融法律体系
2.5.2 加大碳金融政府支持力度
2.5.3 推进碳金融交易市场建设
2.5.4 创设各类碳金融衍生品
2.5.5 鼓励商业银行广泛参与

第三章 2025年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1.1 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对外经济分析
3.1.3 工业经济运行
3.1.4 固定资产投资
3.1.5 宏观经济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碳金融市场政策体系
3.2.2 碳金融市场政策历程
3.2.3 碳金融市场政策特点
3.2.4 碳金融市场政策汇总
3.2.5 碳金融市场政策创新
3.2.6 碳金融市场监管规则
3.2.7 碳金融标准化建设进展
3.2.8 气候投融资试点相关政策
3.2.9 碳金融和绿色金融监管规则
3.2.10 碳金融立体式监管法律制度
3.3 社会环境
3.3.1 中国碳排放情况
3.3.2 节能减排形势
3.3.3 能源消费状况
3.3.4 低碳经济发展
3.4 技术环境
3.4.1 区块链赋能碳金融
3.4.2 数字智能技术应用
3.4.3 金融科技风险管理

第四章 2025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4.1 2025年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发展现状
4.1.1 市场分布状况
4.1.2 市场成交规模
4.1.3 市场成交价格
4.1.4 市场活跃程度
4.1.5 市场履约情况
4.2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分析
4.2.1 市场建设历程
4.2.2 市场体系建设
4.2.3 市场建设进展
4.2.4 市场覆盖范围
4.2.5 配额交易情况
4.2.6 市场履约情况
4.2.7 市场成交价格
4.2.8 市场交易方式
4.2.9 市场发展热点
4.3 中国碳交易试点与非试点市场发展对比分析
4.3.1 各碳排放交易所发展状况
4.3.2 各碳排放交易所对比分析
4.3.3 非试点碳交易市场对比分析
4.3.4 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比较
4.3.5 疫情对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影响
4.4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4.4.1 碳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4.4.2 配额发放标准有待更新
4.4.3 控排企业碳交易能力不足
4.4.4 碳市场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
4.4.5 CCER相关政策仍未明朗
4.4.6 全国碳市场信息不透明
4.4.7 未履约控排企业违法成本低
4.5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探析
4.5.1 强化碳市场的法律保障
4.5.2 强化碳排放信息核查和披露
4.5.3 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4.5.4 增加全国碳市场交易和金融产品

第五章 2025年中国碳金融市场总体分析

5.1 2025年中国碳金融市场运行状况
5.1.1 碳金融市场发展背景
5.1.2 碳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5.1.3 碳金融市场发展优势
5.1.4 碳金融市场发展特点
5.1.5 碳金融市场发展地位
5.1.6 碳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5.1.7 碳金融市场正规电子游艺平台排名
5.1.8 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5.1.9 碳金融市场发展成果
5.1.10 区域碳金融市场布局
5.2 中国碳金融市场主体实践进展
5.2.1 非金融机构实践进展
5.2.2 金融机构实践进展
5.2.3 金融机构布局动态
5.2.4 金融机构转型加速
5.2.5 市场主体布局对策
5.2.6 金融机构布局前景
5.3 中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状况
5.3.1 中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优势
5.3.2 中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劣势
5.3.3 中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5.3.1 中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机会
5.3.2 中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挑战
5.3.3 中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5.4 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
5.4.1 碳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特点
5.4.2 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
5.4.3 碳金融产品定价设计方向
5.5 我国个人“碳账户”创新发展分析
5.5.1 个人“碳账户”发展现状
5.5.2 个人“碳账户”竞争态势
5.5.3 个人“碳账户”区域发展
5.5.4 银行个人“碳账户”产品
5.5.5 个人“碳账户”实践范本
5.5.6 个人“碳账户”发展前景
5.6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5.6.1 碳金融市场发展风险分析
5.6.2 碳金融市场制度建设障碍
5.6.3 碳金融创新发展制约因素
5.6.4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风险
5.6.5 我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5.6.6 我国碳金融产品发展的困境
5.7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对策分析
5.7.1 碳金融市场创新路径选择
5.7.2 完善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
5.7.3 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建议
5.7.4 推进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建议
5.7.5 碳金融风险管理数字化策略
5.7.6 加快速度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5.7.7 “双碳”战略下碳金融发展对策

第六章 2025年中国碳金融工具发展分析

6.1 我国碳金融产品发展状况分析
6.1.1 碳金融市场主体及产品
6.1.2 区域碳金融工具的运用
6.1.3 试点碳市场碳金融经验
6.2 运用于二级市场的交易工具
6.2.1 碳期货
6.2.2 碳期权
6.2.3 碳远期
6.2.4 碳掉期
6.3 运用于融资市场的融资工具
6.3.1 碳质押
6.3.2 碳回购
6.3.3 碳基金
6.3.4 碳债券
6.3.5 碳信托
6.4 运用于支持市场的支持工具
6.4.1 碳指数
6.4.2 碳保险
6.5 区域性碳市场的碳金融产品创新
6.5.1 碳结构性存款
6.5.2 借碳交易卖出回购
6.5.3 碳托管
6.5.4 碳信用卡

第七章 2025年中国碳金融市场区域布局情况

7.1 上海市
7.1.1 碳金融市场政策环境
7.1.2 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7.1.3 银行布局碳金融进展
7.1.4 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
7.1.5 碳资产质押贷款落地
7.1.6 碳金融市场发展对策
7.2 湖南省
7.2.1 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7.2.2 碳金融市场创新突破
7.2.3 碳排放权质押融资落地
7.2.4 碳金融市场发展效益
7.2.5 构建碳金融发展框架
7.3 云南省
7.3.1 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7.3.2 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地
7.3.3 碳金融市场发展困境
7.3.4 碳金融市场发展建议
7.4 河北省
7.4.1 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7.4.2 碳金融市场战略合作
7.4.3 雄安新区碳金融市场
7.4.4 碳金融市场政策建议
7.4.5 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
7.5 内蒙古
7.5.1 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7.5.2 碳金融市场发展困境
7.5.3 碳金融市场发展建议
7.6 吉林省
7.6.1 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7.6.2 碳金融市场发展问题
7.6.3 碳金融市场发展对策
7.7 广西壮族自治区
7.7.1 碳金融市场发展状况
7.7.2 碳金融市场发展动态
7.7.3 碳金融市场发展问题
7.7.4 碳金融市场发展策略
7.8 其他地区
7.8.1 广东省
7.8.2 海南省
7.8.3 福建省
7.8.4 青海省
7.8.5 武汉市
7.8.6 天津市
7.8.7 青岛市

第八章 2025年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布局状况

8.1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模式
8.1.1 信贷引导模式
8.1.2 中介服务模式
8.1.3 产品设计模式
8.1.4 参与交易模式
8.1.5 低碳经营模式
8.2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综况
8.2.1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背景
8.2.2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历程
8.2.3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
8.2.4 商业银行碳金融创新实践
8.2.5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挑战
8.2.6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建议
8.2.7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机遇
8.2.8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方向
8.2.9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前景
8.3 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
8.3.1 发展优势
8.3.2 发展劣势
8.3.3 发展机会
8.3.4 发展对策
8.3.5 发展威胁
8.4 商业银行“蓝碳”金融发展分析
8.4.1 商业银行“蓝碳”金融布局现状
8.4.2 商业银行“蓝碳”金融发展思路
8.4.3 商业银行“蓝碳”金融发展前景
8.5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案例
8.5.1 主体思路
8.5.2 产品系列
8.5.3 保障措施

第九章 2025年重点银行碳金融布局状况分析

9.1 重点银行碳金融业务对比
9.1.1 发展规模对比
9.1.2 产品体系对比
9.1.3 组织架构对比
9.1.4 信息披露程度对比
9.2 江苏银行
9.2.1 江苏银行整体业务的发展概况
9.2.2 江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9.2.3 江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9.2.4 江苏银行碳金融业务产品分类
9.2.5 江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经验
9.2.6 江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问题
9.2.7 江苏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建议
9.3 兴业银行
9.3.1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动因
9.3.2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9.3.3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成效
9.3.4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动态
9.3.5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区域布局
9.3.6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经验
9.3.7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问题
9.3.8 兴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9.4 浦发银行
9.4.1 浦发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9.4.2 浦发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9.4.3 浦发银行碳减排贷款发放规模
9.4.4 浦发银行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
9.4.5 浦发银行主承销市场首单碳资产债券
9.5 光大银行
9.5.1 光大银行总体发展概述
9.5.2 光大银行助推碳市场金融化
9.5.3 光大银行碳减排贷款发放规模
9.5.4 光大银行落地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

第十章 2025-2030年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趋势预测

10.1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与趋势分析
10.1.1 碳中和助推市场发展
10.1.2 碳金融市场发展机遇
10.1.3 碳金融市场投资机遇
10.1.4 碳金融市场政策支持
10.1.5 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
10.1.6 碳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10.2 中国碳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10.2.1 区块链+碳金融
10.2.2 智算+碳金融
10.2.3 金融业+碳金融

版权声明

客户评价

研究院动态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受邀为东莞市作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

4月10日,受东莞市发改委邀请,中商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吴新生教授为东莞市作《关于推动东莞生产性服务业高质...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受邀为东莞市作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

4月10日,受东莞市发改委邀请,中商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吴新生教授为东莞市作《关于推动东莞生产性服务业高质...

查看详情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白皮书(2025)》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4月10日,2025年深圳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举行。会上,深圳中商产业...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白皮书(2025)》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4月10日,2025年深圳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举行。会上,深圳中商产业...

查看详情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近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王中伟一行。会上,王区长介绍了召陵区主导产业、区位交通、...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近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王中伟一行。会上,王区长介绍了召陵区主导产业、区位交通、...

查看详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祁彦勇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会上,祁县长介绍了巴彦县主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祁彦勇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会上,祁县长介绍了巴彦县主导...

查看详情
福建省宁德市工信局领导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近日,福建省宁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韦芝富‌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会上,韦局长介绍了宁德市主导产业、...

福建省宁德市工信局领导莅临我院考察交流

近日,福建省宁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韦芝富‌一行莅临我院考察交流。会上,韦局长介绍了宁德市主导产业、...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赴山东开展产业链招商图谱调研工作

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赴山东开展产业链招商图谱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中商专家团队深入济南、青岛、...

中商产业研究院赴山东开展产业链招商图谱调研工作

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赴山东开展产业链招商图谱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中商专家团队深入济南、青岛、...

查看详情
《普洱市“十五五”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与挑战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近日,由中商产业研究院承担的普洱市“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普洱市“十五五”发展新质生...

《普洱市“十五五”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与挑战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近日,由中商产业研究院承担的普洱市“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普洱市“十五五”发展新质生...

查看详情
《临汾市“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课题汇报顺利完成

2025年3月10日,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十五五”前期课题研究汇报讨论会。中商产业研究院课题组...

《临汾市“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课题汇报顺利完成

2025年3月10日,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十五五”前期课题研究汇报讨论会。中商产业研究院课题组...

查看详情
特色服务

联系我们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666-1917
    十五五规划: 400-666-1917
    传真: 0755-25407715
  • 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 400-666-1917
    企业十五五战略规划: 400-666-1917
    电子邮箱: service@askci.com
  • 市场调研: 400-666-1917
    产业招商咨询: 400-666-1917
  • 园区规划: 400-666-1917
    产业规划咨询: 400-666-19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