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貴州肉牛產業發展規劃
貴州將加快補齊良種繁育、飼草飼料、規范養殖、屠宰加工、品牌營銷等產業短板,推進肉牛產業降本提質增效,促進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加快形成綜合產值千億級產業。力爭到2030年,肉牛飼養量年均增長4%左右,將肉牛產業發展成全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鄉村致富產業。
1.加快提升良種繁育能力
加強遺傳資源保護。分類分級實施資源保護,對以思南牛、關嶺牛、威寧牛、黎平牛、務川黑牛等為主的貴州黃牛優良品種進行遺傳資源登記,制定實施保種計劃,確保優異性狀穩定。支持思南、關嶺等地建設省級保種場、保護區。建設省級特色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加快地方品種繁育。支持建設一批核心育種場,充分利用貴州黃牛肉質好、耐粗飼、繁殖快、抗逆性強等優良特性,持續開展篩選、提純、復壯,加快選育地域特色鮮明的貴州黃牛優良品種,增強地方種源競爭力。引進國內外優質肉牛種源,推進與貴州黃牛品種雜交改良,加快培育適應市場需求、突出貴州特點的貴州黃牛優良新品種(系)。
加大優良品種推廣。推進省種公牛站擴能升級改造,以貴州黃牛品種為主改善種公牛結構,加強優質種公牛引進利用,提升優質凍精生產能力。加強對凍精生產的全過程監管,建立凍精生產可追溯體系,定期發布優質凍精采購指導目錄,實行凍精統一購買、管理、配給。完善凍精輸配網絡,新(改)建縣級凍精、液氮等物資供應中心60個,完善和改造提升一批鄉、村輸配站(點)。加強對凍精輸配員協會的引導和管理,培育提升輸精員隊伍能力。提升母畜擴繁能力。加強貴州黃牛能繁體系建設,通過性控凍精等方式,調優種群結構,擴大種群規模,實現貴州黃牛優良品種自繁自養良性發展。適度有序引進國內外優質母牛,加快優良品種擴繁能力建設。鼓勵支持農戶飼養貴州黃牛母牛,提高母畜產仔率和牛犢自給率,加快提升良種基礎母牛群體規模。
2.進一步提高飼草料供給水平
加大秸稈飼料化利用。鼓勵養殖戶(場)就地就近利用玉米、水稻、高粱、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秸稈,推廣黃貯、微貯、氨化等技術,提升秸稈飼料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合理布局飼草料加工配送中心,支持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飼草收儲加工基地,提升秸稈飼料供給能力。鼓勵開展秸稈訂單收儲。將飼草料生產、收儲、轉運、加工、飼喂、廢棄物處理等機械裝備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到2030年,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48%以上,飼草料本地化率達85%以上。
提升青綠飼料生產供給能力。鼓勵養殖戶(場)種植青貯玉米、甜高粱、皇竹草等青綠飼料,利用冬閑田種植黑麥草、燕麥、紫花苕等優質牧草,擴大紅薯、蘿卜等塊根莖飼料種植,提升冬季飼草料生產供應能力。積極爭取國家糧改飼項目,支持威寧、思南、鳳岡等縣建設飼草生產示范基地。加大天然草地改良和開發利用,提高草地載畜量和利用率。拓寬特色飼料開發利用。推廣酒糟、豆渣、油菜粕、刺梨及木本源渣等特色飼料加工利用,促進豆粕減量替代。推進肉牛精補料、濃縮料、預混料、全價混合日糧、生物飼料等精細化生產,推廣飼料精準配方使用,提高飼草料轉化質效。
3.全面推進規范養殖
發展農戶適度規模養殖。大力支持養牛農戶充分利用現有土地、圈舍和勞動力,盤活閑置低效資源,積極發展農戶適度規模養殖,因地制宜推廣自繁自養、種草養牛、種養循環的適度規模養殖模式,降低養牛成本,提升抗風險能力。鼓勵農戶飼養貴州黃牛,支持有條件的農戶適度擴大養殖規模、改善養殖設施和設備,開展集中育肥。加快培育一批養牛大戶、專業戶,支持養牛大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穩定提升“十頭戶”“百頭場”規模,擴大貴州黃牛養殖規模。
發揮肉牛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強化肉牛企業在品種選育、牛源供應、技術服務、組織銷售等方面的聯農帶農作用,發揮其在集中育肥、統一營銷服務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肉牛養殖、加工、銷售全鏈條提質增效。鼓勵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訂立養殖購銷合同,完善肉牛擔保貸款、托養分紅、訂單生產等利益聯結分配機制,帶動更多農戶就近就地實現養殖增收致富。支持活牛交易市場升級改造,推動“牛超市”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完善綜合交易服務平臺。
提高規范養殖水平。制定落實基礎母牛、育肥牛養殖技術規范,提升規范養殖水平。加大農戶養牛圈舍改造,因地制宜推廣糞污干濕分離和生物發酵墊床技術,促進肉牛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對肉牛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戶(場)的防疫指導監督,提升強制免疫、監測預警、應急管理能力。嚴格落實疫病檢驗檢疫要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加大對走私牛及牛產品的打擊力度。
4.加快推進屠宰加工標準化
強化政策引導和行業監管。加強規劃引導,充分發揮現有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優化全省肉牛定點屠宰場建設布局,引導屠宰加工企業向養殖主產區轉移,建成一批區域性核心屠宰場,提升集中屠宰比例。因地制宜規劃新建屠宰場,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推進就近就地屠宰,減少活牛長距離運輸。加強屠宰行業監管,規范肉牛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強化市場肉品經營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打擊私屠濫宰。
加快屠宰提檔升級。堅持生鮮為主市場定位,結合細分市場消費需求,加快建設省內外精細分割直供、直銷中心,鼓勵屠宰加工企業建設冷卻庫、低溫分割車間、倉儲保鮮冷鏈等加工設施,提升冷鏈運輸能力,完善生鮮供應鏈建設。積極推廣“本地屠宰+異地分割”直銷方式,鼓勵企業在省內外目標市場合作利用或自建肉牛屠宰、分割銷售生產線,促進賣牛向賣肉轉變。加強牛肉精細化分割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訓,提升專業化分割技術水平,培養一批“黔靈庖丁”。
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強培育肉牛精深加工成長性企業,提升牛肉產品研發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大力開發貴州黃牛中高檔牛肉產品。支持牛肉預制菜標準制定、基地建設,開發低溫牛肉食品及方便類、速凍類、休閑類等牛肉制品,培養一批“烹牛大廚”。加快牛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分級分類開展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5.加大品牌營銷建設
做強貴州黃牛品牌。制定完善貴州黃牛品種、養殖、屠宰、加工、冷鮮等質量標準體系,推動嚴格對標生產,全過程標準管理,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和溯源體系建設,夯實品牌建設基礎。積極申報貴州黃牛國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引導肉牛企業培育一批牛肉產品品牌,加快建成貴州黃牛品牌體系。
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挖掘具有貴州民族特色的牛肉飲食文化,借助地方性文化體育活動,運用新媒體加強營銷策劃,不斷提升貴州黃牛的品牌知名度、信譽度和市場占有率。鼓勵研發以貴州黃牛肉為主的菜品,加強與國內餐飲行業頭部企業合作,提高消費者認可度。持續拓展營銷渠道。鼓勵肉牛企業在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和省會城市開設貴州黃牛產品體驗店、形象店,加強與各類生鮮零售平臺、商超合作,廣泛開展貴州牛肉粉、“酸湯+牛肉”等消費體驗活動,實現直銷渠道新突破。加強營銷人才、牛經紀人隊伍建設,利用“互聯網+”、直播帶貨等方式,拓展牛制品銷售渠道。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貴州肉牛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