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產業鏈上游
人工制氫的方法主要包括化石燃料制氫、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以及微生物制氫等,其中化石燃料制氫原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目前化石燃料制氫方法較為成熟,并且具備產量高、成本較低的優點,但制氫過程都有溫室氣體排放;電解水是一種制取純氫的最簡單的方法,但是其消耗的電能太高導致不夠經濟,因而其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光解水被視為最理想的制氫途徑,但目前技術尚不成熟。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制氫原材料占比
從各制氫路徑的特點來看,傳統制氫工業中以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原料,但從長遠看無法作為大規模集中化的氫能供應來源。電解水制氫純度等級高,雜質氣體少,易與可再生能源結合,被認為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綠色氫能供應方式。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制氫原料中,煤炭使用最為廣泛,占比達到64%,其次是工業副產品占比達21%,天然氣占比達14%,電解水使用最少,占比僅為1%。
數據來源:中國氫能聯盟、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制氫方式占比
目前,全球制氫技術的主流選擇是化石能源制氫,主要是由于化石能源制氫的成本較低,其中天然氣重整制氫由于清潔性好、效率高、成本相對較低,占到全球48%。我國能源結構為“富煤少氣”,煤制氫成本要低于天然氣制氫,因而國內煤制氫占比最大達62%,其次為天然氣制氫占比達19%。
數據來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