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智慧旅游產業鏈上中下游投資圖譜深度剖析(附典型案例名錄)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0-07-02 18:30
分享:

三、智慧旅游產業鏈——平臺服務層

(一)云計算平臺

云計算平臺也稱為云平臺,是指基于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服務,提供計算、網絡和存儲能力。云計算平臺可以劃分為3類:以數據存儲為主的存儲型云平臺,以數據處理為主的計算型云平臺以及計算和數據存儲處理兼顧的綜合云計算平臺。

“云”實質上就是一個網絡,狹義上講,云計算就是一種提供資源的網絡,使用者可以隨時獲取“云”上的資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看成是無限擴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費就可以。從廣義上說,云計算是與信息技術、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一種服務,這種計算資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計算把許多計算資源集合起來,通過軟件實現自動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參與,就能讓資源被快速提供。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容器、微服務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推動著云計算的變革。隨著云計算的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云計算的應用已深入達到政府、金融、工業、交通、物流等傳統行業。當前,中國的云計算市場規模整體規模較小,與全球市場規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伴隨著企業逐漸傾向于追求數字化商業戰略,傳統IT服務向云端服務轉變,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在國內,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元左右。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從云計算產業的企業分布來看,目前全國各省市范圍內均有分布。其中云計算企業分布主要以北京以及東部沿海地區為主。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云計算企業分布最多的是在北京,數量近50家;其次,廣東省則分布有31家,上海為20家,其余省份均在10家及以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網絡支付

2016 年,移動支付取代銀行卡收單成為第三方支付行業規模最大的業務類型,用戶支付賬戶主導權也由銀行轉移到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頭部互聯網機構手中。

根據人民銀行 2010 年 6 月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三方支付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和受理、銀行卡收單等貨幣資金轉移服務。第三方支付包括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預付卡等業務。

根據央行官網,截至2019年4月底,市面上剩余237家持牌支付機構正常運營,共擁有523張支付牌照。其中,預付卡受理148張,預付卡發行143 張,兩者占比超過50%;其次,互聯網支付牌照共110張,占比 21%;銀行卡收單牌照共60 張,占12%。

據易觀統計,2019Q4 我國第三方支付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約為 6 萬億元,環比降低 23%。支付寶、騰訊金融和銀聯商務三者市場份額總和達到 70%。2019 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約為 25 萬億元,與去年相比整體規模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監管趨嚴及受到部分 P2P平臺爆雷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個人業務(包括轉賬業務、信用卡還款業務等)和線上消費(包括網絡購物、O2O、航空旅行等)隨著 PC端到移動端支付習慣的轉移,其占比相較之前也有所減少。

數據來源:易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7.68億,較2018年底增長1.68億,占網民整體的85.0%;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7.65 億,較2018年底增長1.82億,占手機網民的85.3%。

數據來源: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過去的2019年,網絡支付覆蓋領域日趨廣泛,加速向垂直化應用場景滲透,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網絡支付業務穩步增長,有力拉動消費升級。一是網絡支付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數據顯示,2019年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7199.98億筆,處理業務金額249.8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7%和20.1%,實現較快增長。二是移動支付有力拉動消費增長。非現金支付工具與大眾日常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不僅重塑了居民個人的消費行為,變革了企業的商業模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各地區居民的消費增長。三是移動支付優化大眾家庭消費結構。研究49表明,移動支付可促進我國家庭消費增長16.0%,使恩格爾系數(食品消費占比)降低1.7%,同時帶動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型消費實現大幅增長,幅度明顯高于食品、衣著、居住等生存性消費。

網絡支付正成為境內企業走出國門,國外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的活躍領域。一是網絡支付業務走出國門、境外業務快速發展。居民出境旅游需求日益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化發展需求日漸強烈,越來越多的網絡支付企業大力拓展跨境業務。例如, 2019年2月,支付寶全資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公司萬里匯(WorldFirst)后,在全球的金融機構合作伙伴數目已超過250家;5月,網易支付上線跨境收款平臺“收結匯”業務,旨在助力境內賣家實現資金的收款與結匯,支持自有電商業務出海。二是支付行業逐漸成為擴大金融市場開放的先行者。在國家放開外商投資支付機構準入限制后,2019 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貝寶(PayPal) 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標志著首家外資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境內市場; 11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Visa、 Mastercard等五大國際卡組織與騰訊開展合作,使境外開立的國際信用卡能夠綁定微信支付,目前已支持電商購物、旅行預訂等國內消費場景。

網絡支付與科技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推動行業效能提升。物聯網、近場通訊等新技術在垂直領域加速滲透,不斷催生并變革著相關支付方式與形態。例如,在交通出行領域,基于感應識別、數據聯網交換等技術的ETC (Electronic TollCollection,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發展迅速。截至2019年12月10日,全國ETC客戶累積達1.85億,2019年全年新增1.05億,全國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車ETC平均使用率達到70.0%。此外,隨著技術與支付的融合加深,支付企業競爭焦點正逐漸轉向技術。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為代表的人機交互技術和以防攻擊、防詐騙等為代表的風險控制技術在網絡支付領域應用日趨廣泛。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