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酒行業競爭格局
截至2019年末,我國已上市的白酒企業共19家,酒類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順鑫農業和古井貢酒7家,較2018年增加3家。2019年,白酒行業進一步順應行業分化加劇、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但尚無一家白酒企業能占據市場絕對份額。
根據上市公司年度報告,2019年銷售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的白酒企業營收共計2016.22億元,市場占有率35.89%。其中,貴州茅臺市場占有率最高,達到15.19%,五糧液位居第二,市場占有率8.24%。
備注:市場占有率按照上市公司酒類業務收入及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617.82億元計算。
①不同檔次白酒的競爭特點
我國超高端白酒市場主要被貴州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占據,競爭優勢突出。貴州茅臺酒、五糧液、國窖1573等超高端單品的銷售收入遠超競爭者,近年來銷售單價整體呈穩定上升趨勢。
我國高端白酒市場仍處于藍海,尚未形成絕對強勢品牌,對市場參與者的品牌知名度、優質基酒產能、銷售體系建設、投融資能力等方面要求較高。隨著超高端產品的提價,高端產品的價格帶也逐步向上延伸,產品盈利能力也將持續增強。
在中高端白酒市場和中低端白酒市場中,全國性白酒企業和眾多區域性白酒企業之間競爭非常激烈。
②不同香型白酒的競爭特點
較長時間以來,白酒市場保持著以濃香型白酒為主導、醬香型白酒次之、清香型白酒位居第三的產業格局。濃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安徽省和江蘇省,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主要分布于貴州省,清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和北京市。前述3種香型白酒在全國市場展開競爭,其他香型白酒在地域特點和消費者偏好的影響下主要呈現區域性競爭特點。
三、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
(1)白酒行業資源向核心產區聚集
白酒核心產區在地理位置、氣候、優質水源保障、優質原糧供應、釀酒技藝傳承等方面均具優勢,保障了優質白酒的釀造。例如以遵義—宜賓—瀘州為核心的“中國白酒金三角”,因其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自古以來就是白酒的重要產區,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我國白酒頭部企業均位于該區域。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日趨重視白酒品質和品牌,來自核心產區的優質白酒更符合消費者訴求、市場接受度更高,核心產區白酒產品的市場比較優勢十分明顯。
同時,我國白酒產業正從粗放式發展轉向集約式發展,核心產區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出臺了系列支持白酒產業升級發展的產業政策和配套政策,吸引了各類產業資本的進入。在白酒核心產區當地大型名優酒企的帶動下,產區及周邊建立了灌裝包裝園區、配套輔料生產園區和物流倉儲園區等,白酒及其上下游產業資源向核心產區聚集已成為趨勢。
(2)白酒行業有效產能向優勢企業聚集
2016年以來白酒行業進入分化發展階段,在行業整體產量和銷售收入仍處于下降趨勢時,以中、高端產品為主的優勢白酒企業卻進入恢復增長期,體現出了顯著的消費升級特點。隨著優勢企業營收規模的擴大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其在產品開發、服務體系完善、人力資本建設等方面的投入資源將更多,能更好地激發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手工作坊生產的白酒產品的消費需求則不斷萎縮,相關產能正在逐步出清,白酒產業的有效產能加速向優勢企業聚集。
(3)白酒產品需求向中高端及以上品類聚集
近年來,我國人均GDP穩定增長,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70,892元,較2018年增加7.40%。國民收入的不斷提升使得白酒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向高品質消費轉變,消費升級促使中高端及以上白酒產品的消費比重提升。具有豐富的中高端及以上產品體系和持續開發能力的白酒企業享受了消費升級的發展紅利。以中高端及以上產品為主的醬香型白酒龍頭貴州茅臺和濃香型白酒代表瀘州老窖為例:貴州茅臺酒的市場占有率自2016年的5.99%提升至2019年的12.86%,瀘州老窖中檔酒類和高檔酒類的市場占有率自2016年的0.93%提升至2019年的2.09%,體現了中高端及以上白酒的銷售占比正在進一步提升。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